“子义兄,其中一定有所误会……”
梁侯勉强挤出一抹笑容,试图缓和与太史慈的关系。
“滚。”
太史慈的脸色已经黑了。
梁侯的人差点导致他的娘亲受伤,这让身为大孝子的太史慈起了杀意。
如果老娘真的受伤,太史慈多半会大开杀戒。
梁侯咬牙。
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飞扬跋扈,竟然会得罪太史慈,错失招募绝世猛将的机会。
太史慈极其凶猛,梁侯哪怕调动全城兵马,也未必能镇压太史慈。
而且,太史慈也不需要打败全城兵马,只要杀了梁侯,自然解围。
“我们……走!”
尽管梁侯万分不甘心,但万不得已,只好带着一群手下讪讪离开。
其他玩家也不敢在太史慈恼火时上前搭讪,只好看着太史慈搀扶着老妪回到宅子。
“小伙子,刚才你帮了老身一把,不如来吃个便饭,尝尝老身的厨艺。”
“那就躬敬不如从命了。”
赵天没想到举手之劳,救了太史慈的老娘,而且见太史慈看向自己的目光柔和,有几分感激,于是答应下来。
“他是何人?”
“从未见过此人。”
“这个家伙还真是走了狗屎运,竟然对太史慈有恩,难道他能招募太史慈?”
“不可能吧?太史慈可是绝世猛将啊,不可能轻易出仕。”
“只有象是孙伯符这种的豪杰人物,才有可能让太史慈出仕。”
周围的玩家语气中不免充满羡慕嫉妒,眼巴巴地看着赵天带着周亚夫进入太史慈的宅子。
虽然被太史慈的老娘邀请,不代表着就一定能招募太史慈,但至少是一个拉近与太史慈关系的绝好机会。
就算当不成太史慈的主公,当太史慈的兄弟,也可以在黄县横着走了。
谁敢冒着被一位绝世猛将追杀的风险得罪他的义兄弟?
赵天没有理会外面玩家的想法,而是观察太史慈的宅子。
太史慈的家境并不算好,但有不少藏书。
与玩家印象中,绝世猛将就是五大三粗、头脑简单的武夫不同,太史慈从小就十分好学,目前担任东莱郡奏曹史。
郡国奏曹秩为百石,负责起草给朝廷的章奏,其吏员需由文采出众者担任。
太史慈能担任这个职务,足以见其文才,绝不是头脑简单的莽夫,而是文武双全的将才。
“请坐。敢问壮士姓名?”
太史慈对帮了老娘的赵天十分客气。
“在下赵天,字长庚。”
“多谢长庚兄出手相救。”
“我倒是要感谢子义兄。”
“何出此言?”
太史慈给赵天、周亚夫分别倒了一樽酒,深感好奇。
“一个多月前,子义兄曾经路过山谷,讨灭一伙黄巾军,救了我一命。当时我被乱石击中,倒在尸山血海之中。”
“哈哈哈,那还真是巧了。”太史慈看向赵天旁边的周亚夫,“这位仁兄沉稳庄重,想必也是英雄豪杰。正所谓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我太史子义今日能结识两位英雄,是我的荣幸。”
“这也是在下的荣幸。”
周亚夫端起酒樽,向太史慈敬酒。
“子义兄一身武艺,足以纵横天下,为何行事如此低调?”
赵天并没有透露招募太史慈的意思。
他的领地只有两座村庄,影响力还不如黄县县令,贸然开口招募太史慈,大概率会被拒绝。
所以赵天打算与太史慈结交,等时机成熟,再设法招募。
太史慈放下酒樽,眉头紧皱,叹息道:“此事说来话长……我担任本郡奏曹史,恰逢郡守大人与州刺史结仇,两人发生纠纷,其中是非曲直,难以说清。如果谁的奏章能抢先一步到达朝廷,那么就对谁有利。”
“州吏率先出发,我奉郡守大人之令,昼夜兼程,抵达洛阳,与州吏同时到达。我提刀毁了他的奏章,骗他逃亡,并将郡里的奏章提交上去,顺利完成使命。等州刺史再遣一名吏员前往洛阳通章,有司因为先收了郡里的奏章,所以不再复查察此案。州刺史因为吃了大亏,对我起了杀心。”
“我返回故里,不愿惊扰各方势力,所以低调行事。为免受到无妄之灾,打算带着娘亲前往辽东避难。”
怪不得太史慈返回黄县有一段时间了,玩家们现在才有所察觉。
听太史慈讲述这段经历,赵天明白了缘由。
太史慈虽然是万人敌,但他毕竟得罪了州刺史。
一旦州刺史给太史慈安个罪名,调动青州汉军讨伐太史慈,纵使太史慈是绝世猛将,也会被消耗至死。
太史慈也不敢真的杀了州刺史,否则那就是与朝廷为敌,不仅自己会成为反贼,还会连累老娘。
“老娘我在这里生活久了,讲究的是落叶归根,我不去辽东,我就不信他们会为难我一个老人家。”
老妪正在烧柴,听了太史慈的话,一直叨叨念。
太史慈不禁苦笑。
赵天察觉太史慈为难,于是替太史慈分析形势:“以州刺史的身份,确实不会对付一位老人家怎么样,否则有损他的名声,得不偿失。但刚才令尊得罪了梁侯,此人横行霸道,鱼肉乡里,我怕子义兄一旦前往辽东避难,他会对令尊不利。”
“刚才我欠考虑了。”
太史慈经赵天这么一提醒,想到刚才自己呵斥梁侯,以他睚眦必报的作风,还真有可能为难自己的娘亲。
赵天继续说道:“既然子义兄打算前去辽东避风头,而令尊又不愿离开故里,不如令尊隐姓埋名,搬到我的村子暂住一年半载,我可保证令尊的安全。我的村子就在黄县附近,什么时候子义兄觉得风头过了,可随时回来。”
太史慈听后,眼神一亮:“如此甚好!娘亲以为如何?”
老妪稍作尤豫,还是妥协了这个折中的方案:“就是太麻烦你了。”
“不麻烦,为子义兄分忧,这是应当的。”
赵天正求之不得。
太史慈可是三国有名的大孝子,只要他的娘亲住在天牧村,今后太史慈迟早会回来。
果不其然,太史慈语气带着几分感激:“大恩不言谢,今后长庚兄有要效劳之处,尽管和在下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