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张杨二人扣押校长的前一天,原本在山西太原与闫百川接洽兵站补给问题的陈辞修刚好在11日返回西安向校长汇报山西之行的结果,也被张杨二人一同扣押。陈辞修见到张汉卿的时候怒斥道:“你把老头子扣起来,把中国交给你,你有什么办法搞好?全国各地的军阀你压得住吗?一旦中国再度乱起来,被日本人抓住机会,那可就真的亡国灭种了,到底是兵谏还是兵变你自己想清楚。如果你真的想把老头子杀了,也一枪把我毙了吧,我可不想活着看到这大好河山落到日本人的手里。”
张汉卿对陈辞修说道:“我跟校长是结义兄弟,怎么可能想杀了他。真的只是想劝校长联合抗日,我这边己经致电请陕北的周公过来了,你也去帮我劝劝校长。只要他同意联合陕北共同抗日,我立刻同意放他回金陵。”
陈辞修口气缓和了一下说道:“你张汉卿的人品我是相信的,但是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,你还能控制住吗?你同意放校长回去,杨虎城同意吗?你们手下的一群骄兵悍将同意吗?别到时候兵谏变成兵变,那时候你和杨虎城可就是历史的罪人了。”
张汉卿如何不明白陈辞修的意思,当年北伐末期,东北军跟北伐军未必没有一战之力。以当时东北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基础,如果张汉卿想的话,最差也能够割据一方,北伐军也未必能讨到好处。但是张汉卿还是力排众议,力主与金陵和平统一,主导了东北易帜。但是东北军将士对金陵并没有归心,未必没有利用这次兵谏推张汉卿上台的想法,于是对陈辞修说道:“如果校长同意联共抗日,我亲自送他上飞机,陪他一起回金陵。
大家都是明白人,有些话不需要明说,陈辞修也是明白了张汉卿准备牺牲自己促成统一战线的意思。于是也答应下来跟卫立煌一起去劝说校长。
与此同时,外界也是反应不一,阎百川、傅宜生、李德林、韩向方等人纷纷致电西安与金陵,力主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。闫百川派人前往西安调停,傅宜生甚至亲自前往西安调停。金陵方面,何敬之力主发兵陕西,实际上是逼张杨二人杀掉校长,抢班夺权。蒋夫人则是马上调集军中高级黄埔军官(校长嫡系)和空军(宋夫人当时是航空委员会主席)命令他们不准听何敬之的命令发兵西安,随后与其兄宋子文一起前往西安谈判。12月24日,校长答应联共抗日,国共二次合作,抗日统一战线形成。12月25日下午,张汉卿力排众议亲自坐飞机送校长回金陵。抵达金陵之后,张汉卿虽然保住了性命,但是这位在民国叱咤风云的少帅就此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。
当然,1936年所发生的这一切,陈越的级别也只能作为一名看客,只不过是在大哥陈辞修被扣押的时候给大嫂打了几次电话,劝慰大嫂不须担心,以大哥在军中的威望张杨二人不会为难大哥的。剩下的时间就是抓紧练兵,同时在路景荣的要求下,前往583团的1营和3营指导训练工作。
1937年3月,整改的命令终于是下来了 ,随着日耳曼顾问一起到来的还有一批德式装备,只不过因为装备的紧张,98师并没有按照之前那两批调整德械师那样的标准换装,而是有所缩水。比如陈越他们营,机炮连改成了重机枪连,一共八挺国产马克沁重机枪。轻机枪也没能成为班组自动火力,一个连只分到了六挺轻机枪,还是捷克式和启拉利各一半,fn1930一挺都没有。。fn1930的性能最好,结构也是最复杂的,启拉力的结构最简单,性能也是最差的。因为fn1930国内的几个兵工厂都仿造不出来,随着战争的推进,fn1930战损的越来越多,最终无法修复,退出了抗战的舞台。捷克式和启拉力国内的兵工厂都能量产,国民政府更喜欢仿造性能更好但是结构更复杂的捷克式,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也停掉了启拉力的生产线。
其实这也是国民政府的通病,总是在盯着性能更好的武器,却忽略了能够大量生产的武器。用同样的人力物力,启拉力的产能至少是捷克式的三倍。连西川华兴机械厂这个非专业的工厂都能做到月产300挺,速度甚至超过了当时金陵兵工厂生产捷克式的速度。。这才是最适合抗日战场的轻机枪,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一共生产了将近4万挺捷克式,如果转生产启拉力那就是十几万挺。
还是那句话,抗日战争期间,中国需要的武器,数量的要求远远大于质量的要求。如果再能把捷克式改成弹链版的,替换掉笨重的马克沁当重机枪用。那样的话,轻重机枪的产量都会大幅度提高。
当然这都是后话,眼前让陈越头疼的是两款轻机枪的子弹虽然通用,但是弹匣不通用啊,没办法只能是西连全是捷克式,五连全是启拉利,六连就只能混着用了。编制上陈越也是稍作调整,每个连从下边抽调12人上来组建了一个轻机枪班作为连排级自动火力支援了。步枪也只是分到了200条最新出厂的中正式。之前买的毛瑟1924标准型全都给了中央教导总队,vz24也在前两批德械师换装的时候分完了。排长以上的军官每人配了一把毛瑟712,这些毛瑟712都是纯日耳曼货,跟那些国内仿制的相比还是要好一些。
其实这时候二营的连排长都得到了陈越找各种借口奖励的nz75手枪,但是陈越还是安排大家把nz75收起来,全部配装712。至于中正式,陈越自己和连排长每人一支,然后每个班里枪法最好的两人各配发了一支。剩下的作为营里的库存,用来奖励枪法好的士兵。。中正式用不了汉阳造的子弹,好在1931年以后的汉阳造经过改进可以用中正式的尖头子弹,后勤压力也不大。
陈越把玩着手上的中正式,不由得暗想,第一批的中正式质量和性能真的是不错,他自己在靶场试过,400米卧射,一个弹仓他还能做到4个10环一个9环,全营所有配发了中正式的士兵全部都能做到250米满环。这一批枪的性能真的不输他在米国的枪械厂仿制的vz24和fn30等步枪,在二代栓动步枪中也算是性能靠前的步枪了。
可惜的是这么好的枪终究没能成为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主力枪支。也就是巩县兵工厂的那一批不到8万支能达到这个标准,1937年6月广东兵工厂停掉了粤二十一(仿造fn30)的生产线转而生产中正式,产出的近五万支,质量虽然不如第一批,但是整体质量也还好,毕竟用的也是进口的优质钢材。
之后随着战火蔓延,兵工厂不断向西搬迁,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不断流失,再加上优质钢材进口途径的断绝,中正式步枪的产量锐减,质量也大不如前。从1935年第一批开始算,一首到日本投降,国军各大兵工厂加上咱们陕北水窑兵工厂仿制的,一共也就40万支,质量也是参差不齐。可以说抗战时期,我们最主要的武器还是汉阳造,或者是从日本人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。
日耳曼教官到来之后,陈越也没有拧着来,日耳曼教官在的时候还是按照他的方式训练,好在98师作为第三批的调整师,这时候日耳曼那边也在做着很多准备,派来的教官也不多,教官只配属到团,一周也只有一天来到陈越他们营,大部分时间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。每天除了正常的训练之外,陈越还给所有配发了中正式步枪的士兵增加了一节训练。
陈越的想法是想把这些人培养成班组延长火力的精确射手,专门在阵地中狙杀对方的机枪手、掷弹筒、迫击炮以及军官的。陈越也没有把这个训练设为秘密训练,除了所有配发中正式步枪的士兵是必须参加的,其他士兵也可以自愿参加。同时班组协同,连排协同的训练中,也增加了精确射手、轻机枪、重机枪的协同作战。留给陈越的时间不多了,只能感叹装备来得太晚,他又不能太早暴露自己的装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