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3章 第133章(1 / 1)

此事引起不小关注,总部随即指示港岛分行向林峰打探动向,同时强调绝不能冒犯他。

分行经理谨慎地来到林峰面前,“您的要求我们全部满足,不过总部希望能与您在华尔街展开合作。”

林峰眉头微动,“我不便在美国操作,这会影响我下一步的计划。我的人已经在西海岸物色农场,如果摩根愿意合作,我可以委托你们帮我收购适合种植大豆的农田。”

原来如此。这位林峰先生是打算在美国拓展新业务,加之他既非白人,也不是本地人,在华尔街行事确实不便。

林峰这次的目标是英国和港岛两大金融中心。在英国,他纯粹是为了获利,对那边也无需客气。

而在港岛呢?

他要借此展示自己的实力。此前他并未打算在此发展,因此与本地华商接触不多。

但既然上级希望他“走出去”,他必须给港岛各方一个信号——毕竟之前他曾对社团放过狠话。

虽然威慑起了作用,但社团人数众多,难免会有几个不知轻重的人。

在金融市场露一手,也是向港岛资本界宣告自己的存在。毕竟,追根究底,港岛社团背后的金主正是这些人。

这种关系虽未公开,却是众人心知肚明的事。

时机很快到来,“黑色星期一”降临。林峰提前在英国布局做空,同时在港岛也激活做空操作。他在港岛动用了自己的港币资金,但仍通过摩根银行执行。

只是这一次,他在港岛投入的资金量相当大。

随着时间推移,金融市场持续恶化,股市连连下跌,人心惶惶。

在“黑色星期一”到来前,市场并无明显预兆。全球股市过热,投资者盲目涌入,这本就是最大的风险信号,但多数人难以察觉,只看到一片繁荣景象。

大量上市公司股价虚高,只有少数掌握庞大财富的人觉察到危机。

危机浮现,他们自然提前行动,只是步伐谨慎。然而量变终究引发质变——股市最终一泻千里。

中小金融机构与散户惨被收割,而林峰的添加,不过是顺势从中分得一部分利润。

尽管他的盈利以“亿”为单位,但相较于股市整体蒸发规模,确实只是九牛一毛。

美国股市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,英国则蒸发500亿英镑,港股同样暴跌不止。林峰在两个市场大赚一笔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“黑色星期一”前一天,亚视的午间财经新闻曾发出警示。

这是林峰有意安排。他亲自撰写一篇报道交给亚视,在周日午间财经节目中重点分析了全球经济形势与股市过热现象。

他指出,大量资金涌入金融市场,实体经济势必受到挤压,而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必须保持平衡。

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,便可能引发股灾和后续的经济危机。然而金融业极易过热,人们逐利的本性若无约束,经济危机将难以避免。

林峰早已提前预警,周一行动时更是毫不留情。谁叫他们不看节目?看了又不肯听从劝告?

……

在摩根银行的协助下,周嘉华开始收购美利坚西海岸的破产农场,同时与尚未破产的农场商谈合作事宜。

西海岸部分地区适宜种植葡萄,但林峰对此兴趣缺缺,也不打算收购葡萄园。

他目前唯一的目标是大豆种植地。只要适合种植大豆,就可以收购土地,或是签订合同直接采购成品。

当然,大豆必须经过质量检验,确保符合食品安全标准。若农药残留超标,林峰绝不会接受。

他不可能向同胞出售有毒豆油,因此食品安全标准极为严格,但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。

土地收购是项长期工作,因此林峰的主要精力仍放在港岛。金融方面暂时无需费心,而那些破产企业则成为他关注的重点。

尤其是破产公司所持有的地块和房产,林峰需要再次收购一批。他计划建设医疗集团,下设专门的医科大学、医院、研发中心和制药厂。

虽然他现在可以自主研发药品,但仍需大量人才。相对来说,制药厂反而最简单——有了产品后,他可以直接设计生产线,在内地制造后运至港岛组装。

如今内地的工业生产能力已迈上新台阶。三轴加工中心提升了基础加工能力,随着技术普及,其他加工设备也陆续研发成功。

林峰并未全面抢占机械制造市场——这个市场太过庞大,若全由他包办,仅工厂数量就难以计数。

更何况,若一人独揽全局,将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,这也是上级领导最担忧的问题: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于一人身上。

因此,林峰只提供了三轴加工中心和少量四轴加工中心。在这方面他拥有绝对优势,并有足够的科研人员学习、消化技术,进而拓展设计品类。

加工中心并非固定模式和尺寸,需根据生产须求调整规格和加工方式。相关研发已取得进展,并开始接受订单。

在港岛,林峰则面临较大困难。由于缺乏官方支持,他必须从海外大量引进人才,这就要求他提供极具竞争力的条件和待遇。

住房安排、家属安置、子女教育等问题甚至比薪资更重要——否则别人凭什么远道而来?

林峰对医疗领域并不熟悉,前世也未曾关注国际知名医学学者及其成就。但这问题不大。

如今他兑换了大量技术和知识,只要面对面交流,就有信心评估对方的医学水平,并用自身学识吸引对方添加。

只要对方有志于钻研学术、追求更高成就,凭借他掌握的知识和顶级待遇,招揽人才并非难事。

498章

恰逢股灾爆发,这个时机来得正好。股灾的馀波势必会波及医疗行业,虽然具体影响程度尚难预估,但至少许多研究项目将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。

林峰安排周嘉华在全球范围内连络知名猎头公司,以优厚的佣金委托他们物色合适人选。

无论是失业、项目中止,还是医院老板破产的情况,都有洽谈的空间。

顶级医疗机构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,毕竟无论世道如何,富人对生命的珍视不会改变,因此这些机构不会缺乏资金支持。

但其内部斗争恐怕难以避免,可以关注那些在 争中失势的人是否愿意移居港岛,或是留意那些在金融市场上蒙受损失的医学人才。

各种可能性都存在,这个机会千载难逢,林峰必须抓紧时间。他已经在港岛激活了建设计划。

大学、研究中心和医院三位一体,相辅相成。制药厂的建设倒不着急,林峰亲自参与设计的图纸已经完成,他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投入了设计工作。

医院尤其需要合理布局,急救、门诊、检查和手术局域应当集中设置,以便于对患者进行抢救和诊断,住院部则安排在后区。

这是一家私立医院,收费自然不菲,不过林峰打算降低急救费用,相应提高后续治疔费用。

患者在此期间可以选择转院。

之前周嘉华购入的大片地皮价格相当优惠,因为不在当前繁华地段。现在需要继续购置土地和房产,为那些愿意来港定居的医学教授和学者提供住所。

传媒集团的筹建相对简单,粮食集团因涉及种植业也不急于一时,但医疗集团需要林峰亲自操办的事务实在太多。

工地上,林峰对照设计图纸审视着正在施工的地基,目测比较后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
投资公司的代表负责执行林峰的命令,设计师负责现场技术指导,施工公司的负责人则小心翼翼地随行在侧。

林峰在开支上从不吝啬,但对质量的要求极为严格,必须完全符合建筑标准。任何人试图在建材上牟取微利,一经发现立即起诉。

同时他也十分重视工程进度,不惜重金聘请了多家大型建筑公司,将大学、医院和研发中心的建设分别承包给三家公司同步推进。

相比之下,医院的设计最为简单。研发中心采用了科技感十足的造型,配以大面积的绿化,占地面积相当可观。

医院之所以简单,是因为其各部门必须集中布局。最前端的接诊大楼集合了急诊、门诊、检查和手术等多个部门,

这种设计既方便患者就诊,又能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,因此不可能采用复杂的造型,而是追求简洁流畅。

住院部的设计也遵循相似理念。考虑到医生数量远少于患者,借鉴了后世的设计思路,将医生办公室集中在病房区中心,各病房环绕其分布。

医院大楼需要配备中央空调和换气系统,但由于医疗场所的特殊性,这些系统必须具备过滤和消毒功能。好在林峰旗下拥有电器厂和净化设备厂可以提供支持。

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,单独设计一套系统使用,未来还能销售给内地医院,以后内地医院建设也能参照他的模式。

林峰此时正在规划建设一家新的医疗设备制造厂。之前他有些尤豫,最终还是决定设立,同样选址在港岛。

这个时期,国内的医疗设备都依赖进口,技术远达不到先进医疗标准,医学水平也有限,外国人更不愿传授技术。

很多时候医生技术不精,也只能硬着头皮上。

好在中国人口众多,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案例,这才逐渐发展起来。后来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,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。

到了后世,我们取得了很多医学成就,但在西医领域仍处于落后状态,药物研发方面资金是主要短板。

缺乏大型国际医疗企业,企业规模有限,难以在新药研发上投入巨额资金。

林峰之前没有考虑制造设备,是担心影响内地的研发进程。但现在一方面他自己有须求,另一方面内地也急需这些设备。

当时外汇匮乏,能买到的医疗设备有限,价格昂贵不说,后续的保养、维护和维修费用更是高得离谱。这套做法后来大家都熟悉,是西方国家从我们身上吸血的惯用手段。

而且他们卖给我们的还不是最新产品,很多是淘汰的旧款,价格却比新的还贵,实在令人气愤。

于是林峰决定,自己动手!

最新小说: 绝世帝女:疯批帝尊掌心宝 这大隋能保,杨广是真给我封王! 五零军婚:再次回归震惊军区大院 老实人,但被阴湿男包围了 星穹铁道:我阿波罗砍爆一切!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苟在战锤当暗精 四合院之平凡世界 修仙从十万大山开始 青丘天狐